眾所周知,隨著汽車制造材料的強度越來越高,很多車型都搭配了全景天窗,包括一些10萬元以下的低端車,車內乘員頭頂一塊大面積的玻璃和可以前后移動的幕布,已經成為常態了,全景天窗可以為車內提供更高的亮度,夜晚還可以看星星看月亮。如果一款新車沒有搭配大尺寸的天窗,似乎在“面子”上是有些不過去,也難以彰顯產品的格調。但是盡管如此,很多網友還是在質疑全景天窗的安全性,理由也相當充分,那就是全景天窗占據車頂的面積過大,可能會影響安全性,畢竟如果沒有全景天窗,那么這些部位至少應該會是被鋼材覆蓋,至少鋼材要比玻璃“硬”多了吧?

事實上,關于玻璃天窗或者全景天窗對安全性有無負面影響,其實已經完全有了定論,車輛的車身安全主要由相關結構性的東西組成,而不是玻璃、塑料、鋼材這樣的覆蓋件決定的,所以搭載天窗與否,和安全性沒有任何關系。當然我們接下來要講的,也不是全景天窗和安全性問題,而是天窗的新用途!

在幾年之前,就有很多廠商試圖通過為車頂的全景天窗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為動力電池、其他用電部件提供電能,說白了就是將全景天窗和太陽能充電板集成起來!不過在過去這些年,太陽能電池板的整體發電效率一直是比較低的,雖然將電池板裝上車頂沒有太多技術問題,但是能不能起到顯而易見的作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就好像前幾年一些廠商推出太陽能充電寶,號稱放在室外曬一會,就能給手機充電,結果卻是的確可以充電,但是室外曬一個小時,可能只能充5—10分鐘就已經沒電了。所以之前寶馬5系推出柴油混合動力車型,通過車頂電池板發電并儲能于鋰電池,為柴油機引擎防凍液預熱,奧迪A6推出環保硅電池車型,則通過帶有硅電池的太陽能天窗來代替普通玻璃天窗的做法最后也都是匆匆過往,完全沒有掀起一點波瀾!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技術瓶頸很明顯,而且非常雞肋!

隨著太陽能充電技術的進步,以及更多新材料被引入太陽能充電行列,通過車頂進行太陽能發電,為車輛補充電能再次成為了可能,而長城汽車在這一領域,似乎非常有興趣!日前有消息稱,長城汽車旗下的“極電光能”開啟對外融資,融資規模為2.2億元,“極電光能”將專門負責鈦礦光伏、光電等技術和項目的開發和執行。

事實上,長城“重拾”太陽能汽車充電,主要的原因還是太陽能充電技術和材料的進步。其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就是最新、最先進的材料,這種材料制成的太陽能充電設備,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發電量高、應用場景廣泛等特性,據悉,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可達到33%,技術優勢相當明顯,是目前業界公認的趨勢性材料!

根據長城汽車的發展規劃,長城汽車在推出相關的太陽能充電技術后,將為市場提供太陽能汽車車頂,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通過車頂的發電,就可以為一些新能源汽車實現動力電池的充電,當然現在這項技術還是研發階段,按照長城汽車的規劃,到2022年“極電光能”將實現相關技術的雛形展現!

事實上,盡管長城汽車試圖重新實現太陽能車頂的量產化,但是相比于加油和充電,這項技術依然只能實現對動力電池的補充,而不可能成為主力。不過只要價格不是很高,為電動車裝配這樣的太陽能電池車頂,也不乏為一個不錯的方案,在一些特定場景下,也是有“大作為”的。比如像小編這樣不常開自己車的車主,如果電動車有太陽能車頂,那么便可以在白天不斷為電動車充電了,可能兩三天用一次車,停在室外的電動車就被充滿了。當然如果這項技術還能繼續精進,那么或許將成為長城在充電技術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新機遇!